找到相关内容360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代古寺现身青岛夏庄 同时发现西莲台遗址

    名词解释 西莲台 西莲台又名洪门寺,创建于明代,内有木佛像高一丈八尺。自华和尚在崂山西莲台传戒6年,死后埋葬在这里,其弟子18人共同建砖塔葬师,西莲台在清乾隆末年被毁,道光年间被拆除,只余石塔一座...

    佚名

    |佛教资讯|西莲台|明代|遗址|古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07261191970.html
  • 深深佛法浅浅讲

    真正的佛法不是文字,是一种悟境。可以用精确的佛法名词表述,更可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来讲,深入浅出。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指导生活,让我们面对问题时知道该怎么办。 居士:师父,您开示的《感悟人生》真了不起,没学佛的人也能听懂,学佛的人觉得也很深,这是怎么回事? 学诚法师:佛法本来就应该这样,深入浅出。 居士:您这种讲法的风格与古代不一样。以前都有固定的仪轨,用古典精确的佛法名词。您用...

    学诚法师

    深深佛法浅浅讲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75774019.html
  • 通过唯识重新认识生命——宽谦法师谈生命唯识学

      通过唯识重新认识生命─宽谦法师谈生命唯识学   “唯识学”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名词,从表面上来看似乎与三宝弟子毫不相干的。但是,许多佛教徒因为经过了与至亲好友的生离死别后,...迷失在名相之间,对于各名词之间的关系无法厘清。这里讲‘阿頼耶识’,那里讲‘末那识’,大部分的人都会被这些名词弄得晕头转向,摸不着边际。因此,现在教大家反过来学,先认识到整体架构,通盘了解唯识学的概念,...

    宽谦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84389022.html
  • 《四十二章经》考

    汉方志莫有称焉。张寄但着‘地多暑湿,乘象而战’,班勇虽列其奉浮图不杀伐,而精文善法导达之功靡所称述。”据此则范蔚宗所搜集之后汉史料实未见有佛之名词及记载。因佛之初译为浮屠或浮图,犹耶苏之初译为移鼠或夷数...“佛家”等名词,不须解释了。大概浮屠与浮图都是初期的译名,因为早出,故教外人多沿用此称。但初译之诸名,浮屠,浮图,复豆(鱼豢《魏略》作复立,松说注》引作复豆,立是豆之误),都不如“佛陀”之名。“佛”字...

    胡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963831.html
  • 快乐问题

    分别,而并没有将我们真正欢乐直接严密研究一下子以为证明。   我拿人生这个未决定的正当目的问题来做论据,我这一假定是否太过分?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其间没有是非之争,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不敢下笔。因为这种包含真正享受它的目的,大抵不是发自有意的,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便含有一种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

    林语堂

    |快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938265062.html
  • 关于汉文大藏经的几个问题(一)

    “大藏经”名称考  “大藏经”是中国人创造的佛教名词,在梵文中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原词。  “大”,在这里是一种褒义,它表示佛教经典所阐述的义理赅天地而无外,穷宇宙之极致。佛教常把只有佛才可能具有的最高...在贝多罗树叶上,形成所谓“贝叶经”。印度的僧侣常把贝叶经存放在箱子或笼子,即pitaka(藏)中。因此,pitaka(藏)也就逐渐成为佛典的计算单位乃至代名词。比如经、律、论分别存放在三个pitak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5559494.html
  • 以因明入唯识

    .唯识学之所以被许多佛教外的学者重视学习,就是因为他包含的词相之繁复,与推理之严谨.有一本佛学辞典叫<法相辞典>,我记得是韩清净老先生的一个弟子编写的,里面关于唯识学的名词归纳了好多好多,而因明学呢,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辨证推理能力的,掌握了名词如果不会用来推理,就好比准备好了砖头瓦块而不知道如何盖房子,所以说因明学是唯识学的基础。这一点,在藏传佛教中尤为显著.藏地把因明作为必修的五明之一,就是特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3238599.html
  •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见到者,非离开世间而别有佛法之存在。佛法能普及一般人而为一般人立身处世之大经;将佛法原理见诸于人类或非人类之实际行为,非是玄想空谈的。所以,提出「菩萨与公民」一题来讨论之。   想各位对于菩萨一名词与公民一名词联为一句,大抵以为奇异;因中国人心理上,久已误会菩萨为偶像之代名词,但其实不然。菩,即菩提,是觉义;萨,即萨#,是有情义。凡具有情意知觉之人与非人等,皆名有情。所谓菩萨者,即有了觉悟的有情...

    太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4640607.html
  • 切莫误解佛教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讲,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间”、“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现在分别来解说: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义,...

    印顺法师

    答疑|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32221294.html
  • 护  士

    程度。“白衣天使”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医疗部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成了丑恶聚集地的代名词。我曾亲眼目睹病入膏肓之人因不能凑足医疗费而被扫地出门的可怜遭遇。   佛陀当年在因地时,曾亲自担当医生护士的职责...

    索达吉堪布

    |心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1611244270.html